您的位置:首页 > 时尚网 > 聚焦 > 看点 > 清明将至,网络祭奠活动也多了起来,但“云祭奠”乱象着实不少

清明将至,网络祭奠活动也多了起来,但“云祭奠”乱象着实不少

时间:2023-04-05 16:19:14 来源:东方资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清明将至,网络祭奠活动也多了起来。但有媒体调查发现,“云祭奠”乱象着实不少,数百元的电子祭品琳琅满目,打榜、充会员等网络娱乐元素不断乱入,交一笔钱就可以随意创建“网墓”等,正在将慎终追远的严肃氛围弄得满是铜臭。

按照传统习俗,在清明祭扫时,很多人会通过烧纸上香等寄托怀念之情。但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进步,“焚烧祭品”不再被视为唯一必须的祭祀方式,人们也愈发感觉到这样的行为客观上会污染环境,甚至引发火灾等安全隐患。近些年,有关文明祭扫的倡议一直都有,而“云祭奠”正是应时应势流行起来的新风尚。在网络祭扫平台上为先人献一束花、点几支蜡,尽管隔着屏幕但仍有着内心的虔诚情感,这正是清清正正“清明”之风的应有之义。

利用现代科技改良传统习俗本是一件好事,但无序发展与见钱眼开正在侵蚀这一切。不同于现实中殡葬行业的严格门槛,网络祭祀业目前尚无明确的准入机制,除了各地相关部门推出的官方祭扫服务,还存在各式各样私人开发的APP和小程序。有数据显示,2022年清明节期间,全国共有2304个网络祭扫平台在活动。面对这股庞大的流量,暂时缺乏监管机制的网络殡葬业自然容易跑偏。天价虚拟物品、打榜会员等流量经济的产物,开始进入行业。同时,在“快钱”的诱惑下,越来越多商家涌入其中,一味追求做大规模,在审核上也放松了标准,不仅出现“活人被祭拜”的荒诞一幕,更有战犯被上供、随意“封”烈士等涉嫌违法的行为,严重践踏社会的底线。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祭祀的乱象终归是要靠法治的力量进行规制。目前,《殡葬管理条例》仍聚焦传统殡葬行业,对这一“新业态”还缺乏具体明确的规定。去年,国家网信办曾下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明期间网络祭扫规范管理工作,其中提到要严防活人被祭拜、随意立网碑建网墓等情况。但从长效机制来考虑,对于网络祭祀行业,需要更加清晰的法律“组合拳”,在准入门槛、日常监管、事后追责等方面给出明确的规则指引,让监管有法可依、执行有力。同时,也要畅通举报渠道,让“被会员”“被死亡”的用户能够方便维权,让平台承担责任。

祭如在,倍思亲。倡导文明新风,完善监管之网,才能不让流量经济玷污人们追思的真挚情感。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