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壶口瀑布、九龙瀑布围挡已拆除,景区“防偷窥”的经营理念需升级
近段时间,景区建围挡一事引发热议。瀑布、雪山等自然景观被当地管理机构以“安全墙”、围挡等遮挡,导致本来可以在外围自由远观的景色,变为景区独有的“付费内容”。
最早引起争议的是黄河壶口瀑布,景区在沿线公路“围墙挡景”。此后,有游客反映云南曲靖罗平县九龙瀑布群一侧的公路边也设置了围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事件不断发酵后,7月3日,云南罗平九龙瀑布景区相关工作人员对界面新闻表示,3日一早该围挡已经被拆除。另外,陕西省宜川县黄河壶口风景名胜区相关工作人员也对界面新闻表示,7月1日,壶口瀑布陕西侧“安全墙”拆除工作已经施工完毕。
壶口瀑布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作为面积庞大的自然景观,在两省境内,只要沿景区附近的路段通行,就能远望到壶口瀑布的景色。然而,两地景区管理机构却不约而同在道路旁设立了围挡,将本可以自由观赏的瀑布景观全部遮挡了起来。
5月份,在有游客上传相关视频引起争议后,陕西省宜川县黄河壶口风景名胜区回应称,砌墙主要是因为此路段悬崖高差大、易落石,且数次发生因车辆逗留阻碍交通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山西省临汾市文旅局一工作人员则回应,壶口瀑布景区正在进行内部扩建,出于安全考虑,在部分路段外围修建了围墙,并非为了防止游客偷窥景色。
尽管两地都声称是为了安全考虑,但是景区的核心景观被遮挡也是事实,从而引起了更多讨论和质疑。中国消费者协会在《“五一”消费维权【进入黑猫投诉】舆情分析报告》中也点名了壶口瀑布建围挡的行为。中消协表示,壶口瀑布沿途设置围挡除了要“出于安全考虑”,还应该考虑是否会影响自然景观整体效果和游客的沿途观感,这样的做法是否符合想游客之所想、急游客之所急的服务理念,与此相比,是否还有更人性化、更加周密、更具灵活性的保障措施,既保证游客安全,又能将自然美景完美呈现。
6月份,又有游客上传视频反映云南曲靖罗平县九龙瀑布群一侧的公路边也设置了围挡,围挡有两米多高,上有“禁止攀爬”的标识,落款是九龙瀑布群风景区。只有贴近通过挡板缝隙,才能窥到瀑布的一角。
除了这两处瀑布景观,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也被发现,其在附近的214国道旁修建了围墙遮挡雪山景观,国道边原本的免费观景台也被铁栏杆围住成为收费区域。景区还设立了警示牌,提示“此区域禁止放飞无人机”。
云南德钦县文旅局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当地经济条件不佳,委托德钦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开发经营有限公司对景点进行日常经营和维护,旅游收益再发放给村民。随着当地旅游发展,景点可能会“扩大化”,也会慢慢取消围挡,将来游客或无须前往观景平台付费即可赏景。
虽然该回应名义上是为了“反哺村民”,但是为了收费而遮挡景区景色,不允许路人“偷窥”依然是事实。
自然景区周围修建围挡,一方面是由于当地政府希望通过景区门票创收,另一方面许多景区的经营权被转让给了民营公司,公司为了营利所以做出如此举动。
据天眼查App,德钦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开发经营有限公司由迪庆州旅游集团有限公司100%控股,而迪庆州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由云南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迪庆藏族自治州财政局分别持股51%、49%。
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第三十七条,进入风景名胜区的门票,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负责出售。门票价格依照有关价格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风景名胜区内的交通、服务等项目,应当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风景名胜区规划,采用招标等公平竞争的方式确定经营者。
通常情况下景区有一定的自主经营权,可以对外公开招标或拍卖。为了景区良好经营,经营权转让是正常的事情。例如近日同样引起热议的,乐山大佛景区将“景区观光游览车和摊点的30年经营权”进行拍卖一事,事实上也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但是一来,在规定中,景区门票必须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负责出售,不能委托给公司;二则,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也要考虑景区的公益本质和公共属性定位。
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第三十八条,风景名胜区的门票收入和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应当专门用于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以及风景名胜区内财产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损失的补偿。第三十九条规定,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不得将规划、管理和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委托给企业或者个人行使。
由此可见,在国家规定中,风景名胜区收取门票以及进行其他经营活动的目的本身,并不应该是营利,而是为了保护和管理。而管理机构虽然将经营权委托给了相关企业,但是依然有规划、管理和监督的职责。在企业为了营利做出违背景区公共属性的举动时,管理机构应担负起相应责任。
“圈地卖票”的背后,也体现出旅游景区对于管理经营认知的局限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以往景区经营的朴素理论,也导致了门票成为了景区的单一收入来源,破除门票经济,是当前景区发展的要点之一。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楼嘉军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绝大多数国内景区的总收入中,门票收入比重在80%以上,甚至有地区达到90%。游客除了门票之外,在景区的其他活动消费非常低。在一些大型景区中,虽然游客停留时间可达数小时,却不能像迪士尼和环球影城这样的主题公园一样产生很多消费。
楼嘉军认为,实际上,旅游景区产业的运营管理结构优化问题已经讨论了几十年,但是依然没有根本性的改善。改良景区收入结构、降低门票的收益占比,至少有提升景区的餐饮质量和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两点可以做。
一些旅游城市已开始在破除门票经济上有所实践。很多景区都开发出了精美独特的文创产品,打造特色民宿、特色餐饮,用举办特色活动和进行目的地营销等方式吸引游客,以创造更多消费场景,拉动游客在景区内的消费。
杭州西湖是国内第一个不收门票的5A级旅游景区,景区自2002年起取消了周边大部分景点的门票,实行免费游览。免费开放虽然看似“损失”了门票,但也带来了巨大人流,景区内商业网点的租金也水涨船高。据此前媒体报道,西湖的花港观鱼景点在免费前一年门票收入约为800万元,免费开放后,一年新增200万元管理维护费用,但物业出租一年收入2000万元,相当于增加了1000万元收入。
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同样对界面新闻表示,在国内,许多风景好的地方实际上由于交通、当地资源等问题限制,除了旅游业没有其他可以发展的产业做支撑。如果能够推动观光景区向度假化升级、为周边居民带来更多致富机遇、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对于地方来说,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会远远超过景区的门票收入。
炒股开户享福利,送投顾服务60天体验权,一对一指导服务!标签: